国家标准 |《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与评估》发布

日期:2024/6/8 15:35:06 作者: 浏览次数:659 分享:

2024年6月1日,GB/T 43439-2023《信息技术服务 数字化转型 成熟度模型与评估》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归口管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标准院”)牵头研制,是我国数字化转型领域一项重要的通用性标准,对于引导企业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以及加速整体业务数字化转型具有深远意义。

《信息技术服务 数字化转型 成熟度模型与评估》国家标准确立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的构成,定义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7个能力域、29个能力子域相应要求,从5个等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进行评估。

图/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框架

标准给出一套描述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的方法论,适用于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制定、业务规划和工作实施,为评价企业数字化转型当前成效提供依据和工具。『制造前沿』将标准解读如下:

数字化转型成熟度

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等级适用于根据组织现状和业务目标明确转型工作所要达成的成熟度等级目 标,并根据目标等级的分级特征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转型工作路径和各细项目标。成熟度等级分为五个等级,自低向高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

图/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等

●一级(初始级)

- 组织应具备转型意识,开始对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条件进行规划。

- 在运营、生产、服务等业务领域基于内外部需求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工作。

●二级(基础级)

- 组织应对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技术、数据和资源进行规划。

- 完成局部业务的数据收集、整合与应用。

- 初步具备基于数据的运营和优化能力。

●三级(集成级)

- 组织应具备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并有序实施。

- 完成关键业务的系统集成和数据交互。

- 在运营、生产和服务领域实现基于数据的效率提升。

●四级(优化级)

- 组织应将数据作为支撑运营、生产和服务关键领域业务能力提升优化的核心要素。

- 构建算法和模型为业务的相关方提供数据智能体验。

●五级(引领级)

- 组织应基于数据持续推动业务活动的优化和创新。

- 实现内外部能力、资源和市场等多要素融合。

- 构建独特生态价值。

每个成熟度等级都反映了组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它们在不同阶段应具备的能力。组织可以根据自身当前的成熟度等级,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逐步向更高级别的数字化成熟度迈进。

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能力域

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能力域是评估组织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的关键领域,根据GB/T 43439—2023标准,能力域被细分为以下八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若干能力子域:

图/数字化转型能力域

 

1. 组织:涉及组织建设、转型战略、流程管理和变革管理,这些子域关注组织结构、战略规划、流程优化和变革的领导与管理。

2. 技术:包括研发管理、技术创新和信息安全,这些子域关注技术的研发、创新应用以及保障信息安全。

3. 数据:由业务数据化、数据管理、数据资产和数据业务化构成,这些子域涉及数据的收集、管理、资产化和业务化应用。

4. 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应用支撑资源、资金和知识,这些子域关注资源的配置、管理和优化使用。

5. 数字化运营:涉及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财务和数字化供应链,这些子域关注运营过程中的数字化应用和优化。

6. 数字化生产: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计划调度、生产作业、质量管控、设备管理和仓储配送,这些子域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和管理。

7. 数字化服务:包括服务产品、服务交付、服务能力和服务运行,这些子域关注服务的数字化创新和交付。

标准详细列出了每个能力子域在不同成熟度等级下的具体要求。这些能力域和子域为组织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以评估和提升其数字化转型的成熟度。组织可以根据这些能力域的评估结果,识别自身的优势和改进领域,制定相应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和行动计划。


(来源:制造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