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防灾减灾“新视角” ——看四川省实景三维十佳优秀案例

日期:2024/6/8 15:09:26 作者: 浏览次数:142 分享:

5月30日,在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开展的实景三维四川优秀应用场景征集活动中,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提交的案例《实景三维支撑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监测》经审核、遴选、专家评审,从41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四川省实景三维“十佳优秀应用案例”。

隐患识别 问题凸显

四川省地形高低悬殊、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隐蔽性强,加之山高坡陡、风险程度高,仅靠地面人力排查十分困难。近年来,针对“隐患在哪里”的调查难题,在自然资源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自2020年以来参与承担了四川省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调查工作,特别是在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大断裂带强震扰动区,连续开展多技术、多层次、多尺度的地灾隐患遥感判识。然而,依靠传统二维地理环境开展识别监测,出现了“识别空间不立体、灾害特征不清晰、地质现象不直观”等问题,导致灾害识别结果不准确,完全依靠人工经验分析不精细。

三维立体 优势明显

实景三维具有立体化、真实化、实体化特征,能够还原真实世界的地质环境信息,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以实景三维建设为契机,针对以往解译过程影像源复杂、时间要求短、质量标准高、流程环节长,二维地理信息作业平台智能化程度和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以地质灾害隐患遥感立体识别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融合人工智能的地质灾害隐患遥感立体识别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构建广域地质灾害遥感识别数据库、建设顾及地学因子的地质灾害遥感识别知识图谱、研究先验知识引导的人机交互遥感解译模式、组装面向地灾隐患识别的三维可视化交互场景,研发形成了地质灾害隐患遥感立体识别系统,形成了面向工程实践的实景三维典型应用场景,实现了将地灾识别过程逻辑化、规则化,提升了地灾遥感识别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对未来常态化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技术创新 成效显著

通过实景三维在四川强震扰动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监测中的成功应用,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深度融合了实景三维、人工智能以及遥感地质解译技术,创新研制了实景三维场景下的地质灾害隐患人机融合智能识别工艺,是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景三维服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创新产品,形成了地质灾害立体识别监测服务新模式。自2020年以来连续三年精细化服务于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项目,解决了地灾识别人工解译效率低、多源数据孤立、隐患识别欠精准等难题,为地灾隐患识别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相较于传统二维解译模式提高生产效率30%以上,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准确率得到大幅提升。

推广应用 不断提升

依托融合实景三维的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识别体系,申报单位连续三年承担了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遥感监测识别项目,经费累计投入1233万元,并取得了4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6项,获得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优秀工程金奖2项、铜奖1项,以及2022年度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技术创新奖、2023年度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先进集体等荣誉。取得的成果已整体推广应用到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院、四川省遥感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好评。

 

(来源: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