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用测绘技术守护碧水清流——记“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个人”刘飞

日期:2023/11/22 13:32:48 作者: 浏览次数:347 分享:

服务生态保护,守护绿水青山。在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有这样一位青年,长期致力于长江上游自然资源保护、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抢险和生态修复等工作,在国家大熊猫公园及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多次应急抢险及测绘保障任务中屡立战功,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无悔的奋斗足迹。他就是刘飞,近日被四川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个人”。

森林火灾的“哨兵”

森林生态系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生态基础,而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针对四川省森林火灾易发、高发、频发的态势,刘飞主动出击,边探索边改进。他和团队利用彩虹-4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装备开展大区域森林草原火情火险侦察监测,为火情火险现场决策指挥、防治等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这套技术方案突破了传统‘飞行-下载-传输’模式限制,实现了防火巡护、火场态势等信息同步实时回传,切实起到了‘打早、打小、打了’的林火防治效果,可以说是打响了四川省利用大型无人机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监测巡护的第一枪。”四川省林草局防火处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悉,他和团队还整合了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技术和资源,在阿坝州松潘县建成了全省首个县级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指挥平台,有效保障了火情火险决策研判的时效性,实现了防火资源、防火队伍和应急预案的联动,受到四川省林草局主要领导和阿坝州政府的高度评价。

林业病虫害的“捕手”

如果说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那森林病虫害就是“无烟火灾”。这其中森林松材线虫病又是最为常见、危险的“毁灭性病害”。

“将测绘技术运用在林业工作中,还森林一片绿,不仅要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当好‘消防员’,也要在林业病虫害上‘施药治病’”。刘飞说道,“如果能通过测绘新兴技术,像医生一样给松树做‘CT’,快速找到病疫松树,掌握枯死松树数量及空间定位分布,就能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率和准确性。”

顺着这个“解题”思路,他和团队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北斗定位等技术,构建了松材线虫病‘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平台和四川省枯死松树监测与应急防控‘一张图’,先后对全省37个疫区县(市、区)近500万亩松林进行遥感监测,准确度达95%以上,为松材线虫病精准除治、效果督查、疫情防控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据悉,该项工作成果还荣获了2020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优秀工程奖银奖。

技术创新的“尖兵”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迭代更新迅速,如何将新技术运用于项目生产,解决新形势下测绘工作的新问题,是刘飞开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方向。他大胆创新,将合成孔径雷达、激光雷达等新兴技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入融合的路子。

他们首先将目光落在了地灾防治上。“将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新技术创新应用在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中,攻克了传统地质灾害调查难以到达灾害源头开展精准核查的技术难题,为地质灾害隐患早发现、早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该中心科研部门负责人廖露介绍了这套技术方案。后续基于该方案还形成了一项地方标准《四川地质灾害调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此外,针对四川省多云多雨多雾地区测图困难的技术瓶颈,刘飞还率先在甘孜州泸定县、雅安市天全县等地区利用先进的机载毫米波技术开展高精度地形图测制工作,形成了成套关键技术,编制了技术规程,有效支撑了四川省“十四五”新型基础测绘规划实施。基于技术创新成果,他先后发表了科技论文11篇,获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奖项4项。

身先士卒的“战士”

“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是同事对刘飞的普遍印象。无论是逆行而上、奔赴灾区前线,开展应急测绘保障工作,还是克服困难、屡上高原,开展四川省1︰1万无图区测绘工作,刘飞总是身先士卒。他在应急前线争分夺秒,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迎难而上绘经纬,也在藏区高原呕心沥血,填补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缺乏高精度地形图数据的历史空白。

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他带队赴阿坝州阿坝县、若尔盖县,开展黄河流域(四川境内)高精度航摄及高清影像制作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关系到四川省黄河干流首个生态护岸工程建设。我们起早贪黑,历时5天获取了黄河流域东西两段约200千米带状区域影像,为支撑黄河流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测绘保障,也为若尔盖国家公园规划建设提供了准确的时空本底数据。”同赴此次任务的队友赵桢说道。

此外,刘飞还主持编制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天全片区)确界定标实施方案》,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勘界定标提供了精确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

一条大江蜿蜒千里、绿意盎然。测绘青年挺膺前行,守护沿岸风光无限。

 

(来源: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