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不负奋楫者 同心逐梦新征程 ——记“四川省工人先锋号”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地理信息处理中心

日期:2023/7/24 13:42:32 作者: 浏览次数:377 分享:

7月21日,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召开了1∶1万无图区域测图工程“弘扬测绘精神、铸就精品工程”劳动竞赛总结表彰大会,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地理信息处理中心(下称“处理中心”)荣获“四川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处理中心集体合影)

处理中心现有职工47人,中共党员8名,平均年龄35岁,是一只能打胜仗、敢打硬仗的基础测绘队伍。作为我院“一核一强两翼”业务体系的核心力量之一,处理中心重点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工程,多次参与基础测绘项目的技术设计和方案研究工作,在该院的航空航天影像处理、立体测图、4D产品生产、数据库建库、InSAR监测等业务领域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探索新型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成果应用等工作。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处理中心广大干部职工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靠本领贡献作为,不断谱写奋斗者的崭新诗篇。

党建引领,践行初心使命

初心使命不忘,筑梦脚步不停。处理中心始终坚持政治统领,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牢牢把握测绘地理信息“两支撑、两服务”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组建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带领全体职工攻坚各项重大工程,提升职工的政治素养,强化事业单位的政治属性。

(野外作业时开展党性教育)

过去一年,面对新冠疫情、高温限电等多重困难叠加,结合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工程同步推进的严峻挑战,处理中心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以党员为先锋的攻坚小组。一是党员积极参与生产技术规程及实施方案的研讨和编制,为各项工程的顺利开展出谋划策;二是党员主动承担较难的生产任务,并积极开展党员“亮身份、讲技术”活动,帮助中心职工深入把握项目技术及质量要求,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果质量;三是党员主动开展送清凉、办公环境消杀、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尤其在疫情封控期间,带头要求返岗参与闭环生产,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统筹谋划,开创工作新局

力量出自团结,幸福源于奋斗。处理中心作为该院多个测绘工程项目的牵头部门,始终坚持全局思维,成为贯穿“一盘棋”的重要抓手。从生产技术路线的研究,到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从生产软件的研发,到工艺流程的优化,该中心都统一布局、统筹谋划、多措并举,发挥着重要作用。

处理中心充分贯彻“以人为本、团结互助、和谐发展”的团队建设理念,采用以老带新、内外业交叉合作等工作方式,形成团队合力,积极发扬“传帮带”的光荣传统,生产经验丰富的同志,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同志,让大家迅速融入工作、掌握生产技术,推动任务高效完成,提升了工作效率,对项目生产创先争优助益良多。此外,处理中心着力加强人才队伍梯度建设,注重“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培养,在内业生产的各环节打造技术带头人和团队,形成以人才为核心的技能“矩阵”,实现人才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已先后为兄弟部门输送技术人才30多名。

(日常技术指导)

创新驱动,破解技术难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处理中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在工作中以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工艺创新为驱动,以优质高效完成任务为目标,在生产中紧密结合项目进展,整合生产过程的实际需要和生产建议,组建研发支撑团队,及时开展需求分析、技术研究、软件研发和生产培训,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快速应用到项目生产之中。

处理中心紧密结合生产任务目标,主动挖掘各类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议50余条,形成了由技术负责人牵头,作业人员参与,研发人员实施的“实用型”、“效率型”科技创新模式,研发了全球测图、实景三维中国、遥感影像处理等30余项辅助工具,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人工作业强度。中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累积承担各类科研任务10余项,先后培养硕士5人,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科技创新成果的积累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中心传统测绘业务转型、新型基础测绘业务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凝心聚力,征程未有穷期

鲜花为劳动者绽放,颂歌为奉献者奏响。成绩来之不易,使命重任在肩。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这一意义重大的交汇点上,处理中心将秉承优良传统,争当自然资源部一流队伍建设的排头兵,围绕测绘地理信息“两支撑、两服务”工作要求,勇挑重担,努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汩汩动能。处理中心全体职工也将继续大力弘扬测绘精神、工匠精神,做新时代努力拼搏奋进的追光者、主动担当作为的奋楫者、敢为善为有为的践行者,在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努力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测绘力量!


(作者:唐伟、王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