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优秀工程金奖项目 |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正射影像生产(四川、西藏、新疆)

日期:2023/3/22 16:02:44 作者: 浏览次数:707 分享:

>>>> 开栏语 <<<<

为发挥优质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地信行业创新活力,协会特设“优秀工程”宣传专栏,展示优秀工程项目风采,分享项目创新亮点特色,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经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正射影像生产(四川、西藏、新疆)

——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

 

【项目亮点】

(1) 采用了稀少控制大规模区域网平差技术

任务区位于四川西部、新疆、西藏测区,部分县域存在大范围无外业像控点的区域,采用了大范围区域网平差方法。通过在可达到区域采集的少量像控点资料对大范围整体区域网进行平差,利用多源卫星影像同名区域连接点对系统性定位误差进行控制传递,采用像方仿射变换模型对影像RPC定位误差进行补偿,从而保障了成果位置精度。

(2) 采用了GPS星站差分测量技术

西部无人区控制点采集实际作业中,在任务区内有CORS站和网络信号覆盖的区域,外业测量时优先选用RTK测量,无CORS站覆盖区域优先选用GPS精密单点定位(PPP)测量和GPS星站差分测量。

在项目像控点测量中,首次采用GPS星站差分测量技术完成部分县域像控点测量试生产。经验证,在不采用基准站、电台或网络参考站链路的情况下,平面和高程精度均在10cm之内。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区域无网络RTK信号的问题,一改传统的长时间静态测量模式,从而实现测区内像控点GPS动态测量无盲区。

(3) 大范围匀色技术应用

项目任务区跨越四川、西藏、新疆多个省份和地区,原始影像的色彩、纹理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便于后期使用的方便,同时兼顾和其它省(区)的接边自然合理,采取了制作整景影像预处理匀色、统一调制匀色模板、局部微调等大范围匀色技术。

(4) 自研软件提升生产、质检效率

使用自主研发的地理信息一体化处理系统、信息化测绘产品质量检查系统,包括了像控点自动裁切,影像成果坐标系、裁切范围、接边精度自动检查等功能。显著提高了生产、质检效率。

(5) 科学管理、高效实施

强化沟通效率:与原始影像获取单位、上级管理单位保持密切沟通,主动对接原始影像资料,积极沟通技术进度要求等。

精心安排,压实责任:根据影像到位情况适时调整报验批次,科学拟定报验计划,严格落实进度周报制度,确保生产环节全力以赴。

协调生产与质量进度:一、二级质检和生产基本同步,在保进度的同时也保证质量。

 

【项目管理经验】

    组织管理

为了保障项目实施,建立了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严格执行两检一验制度,制定了安全生产措施,层层严把质量关,从而保证最终成果的高品质要求。

项目成立专门的管理办公室:为了强项目的统筹协调、科学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院里成立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正射影像生产项目管理办公室, 下设计划与安全保障组、技术组、质量监督组、财务组。

    技术管理

(1) 专业设计书编制与评审

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专业技术设计书,严把技术设计质量关,组织专家开展技术专业设计书评审。

(设计书评审会)

(2) 充分开展技术培训

生产过程中根据项目进展,项目办公室不定期地召开技术培训会,在各项目开展的关键时期对全院各科室组织技术、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的培训,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

(生产技术协调会)

(3) 建立问题反馈机制,规范技术管理

普遍性问题、统一性问题由作业部门主任工程师以文档形式上报技术设计人员,技术设计人员形成统一处理意见后给所有参与部门下发技术问题处理意见。重大、原则性问题上报上级管理部门解决。

    质量管理

(1) 健全的质量管理及监控体系

项目在生产设计、生产作业、质量检查等多个环节均严格按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院《质量管理规定》执行,使生产各环节均受控于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 强调质量的预防控制和过程控制

在项目进行初期,技术人员和质量检查人员坚持每天深入作业室进行技术指导和过程质量监督,及时掌握项目产品质量情况,及时处理和纠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抓好首件图及第一批图的生产。

(过程质量检查)

(3)  严格执行“两级检查”制度

项目产品质量严格执行“两级检查” 制度。室级检查人员对产品进行100%过程检查,院质量检查科对产品进行100%检查。

(4) 实施质量奖惩制度

本项目根据院质量管理规定,通过测绘成果质量检查及评定系统进行客观的质量评定以及真实的质量统计。依据质量统计结果,实施质量奖惩制度,进行奖优罚劣,有效保障成果质量。

 

【成果应用及效益】

    成果应用

(1) 直接应用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通过项目开展全面完成了影像数据生产,完成下达的项目任务。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各项工作提供及时、优质的数据基础,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顺利开始和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应用于国土变更调查等监测类项目

2020年以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成为自然资源部年度变更调查最权威的本底数据,而各年度新获取的卫星正射影像均以本项目生产的2018年版的正射影像为基准进行几何纠正。

本项目的成果有效的应用于国土利用动态全覆盖遥感监测、耕地保护督察执法与国土空间动态监测、卫片执法遥感监测、地理国情监测等监测类项目。

    社会效益

(1) 服务自然资源管理

本项目生产的卫星遥感影像及航空遥感影像作为“三调”相关工作开展的底图,是“三调”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可翔实准确的全国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2) 为国家重大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础地理信息保障

项目成果能够客观真实反映当地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家底情况,为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在脱贫工作、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

    经济效益

(1) 通过项目建设形成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既为宏观经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又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通过项目建设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该项目成果已在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项目成果在全区各行各业深入应用,必将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供稿: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