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上云 赋智 用数

日期:2024/9/11 9:35:11 作者: 浏览次数:471 分享:

【中国自然资源报测绘版头条】

如何推动生产组织从传统模式转向现代模式、技术体系从数字化信息化转向智能化、服务方式从定式化转向泛在网络化,推动测绘地理信息高质量发展?

当下,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三大支柱,正以惊人的速度催生各行各业的变革。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精彩的故事也正在上演。

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积极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以四川省地理时空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抓手,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优化要素配置、推动技术创新、拓展应用场景,催生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四川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

【河湖长制及河湖管理系统

“云计算”优化要素配置,催生新质生产力

转型升级的新故事,从“云”开始。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依托“云计算”技术,不断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局一朵“大云”、各单位一朵“小云”,既相对独立又协同配合的“大云带小云”生产格局,打通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渠道,不断优化测绘地理信息生产要素配置,实现数据资料全周期统筹共享与按需配置,促进生产组织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推动生产组织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型。

据介绍,目前四川已建成115千米万兆光纤数据专线,实现了同城异地三个数据生产基地的互联互通,大幅提升遥感影像、实景三维等海量时空信息的流转效率;建设统一的云计算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局计算与存储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动态调度,大幅提升了软硬件资源的利用率;研发分布式大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基础时空数据资源池,数据资源更加丰富,管理高效有序,冗余存储大幅减少,数据安全防护可靠;开发测绘生产管理系统,以任务流转驱动数据流转,以数据流转强化生产组织,实现了从任务下达、资料准备、过程控制、质量检查到成果归档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进一步优化了测绘地理信息生产组织模式。

在遥感影像统筹、调查监测类工作中,该局利用分布式大数据管理系统、测绘生产管理系统,在云端实现原始影像的持续监测、自动接收,调度参考资料与生产软件进行集群处理,形成初步成果后自动推送至作业员桌面,再开展后续的人工检查、调色、镶嵌等处理工作,得到标准化正射影像数据。这种新型生产组织体系,从工序上实现集群化自动处理与人工编辑的有效分离,实现遥感影像自动处理在1天内完成、次日即可发布使用,随之催生出的新型产品——“日新图”,已广泛应用于应急救灾、调查监测等时效性要求较强的工作。而“日新图”产品的持续服务,又形成了高密度、长时序的影像服务产品,进一步完善了新型遥感影像服务产品体系。

“人工智能”推动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能

人工智能,好似数字时代的“魔法师”,通过赋能让一切皆有可能。

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着力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创新,面向自然资源管理业务,构建高质量、大规模的时空信息样本数据库,升级改造遥感影像生产、实景三维建模、要素提取、地图编制、质量控制等时空信息生产软件,构建“人工智能﹢时空信息﹢业务规则”融合的测绘地理信息智能化生产工艺流程,不断升级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各环节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技术体系从数字化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

基于遥感影像要素发现变化提取工作,该局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多模态遥感变化检测方法,构建了跨区域、跨季节、跨尺度、百万级的高质量遥感智能解译样本数据库,研发了自然资源遥感智能解译系统,构建满足细分场景自然资源管理业务需求的AI解译模型库,打通从数据入库、样本生产、模型训练、智能解译到成果应用的全链条,实现要素发现变化提取“多用技术少用人”,促进遥感影像要素分类、识别、提取与变化检测工作向智能化转型,全面支撑国土变更调查、耕地资源监测、卫片执法遥感监测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督察保障工作,形成具备普适性的新型遥感智能解译技术体系。这种新型的技术体系又催生了新型遥感信息应用服务体系,在服务水利、环保、灾害防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支撑河湖岸线保护、环境保护督察、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等各方面工作的同时,又反向促使各行业投入资源开展面向各自领域的遥感智能解译样本库建设工作,使得系统在广泛的应用中不断提升识别的准确度与查全度,反哺系统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的能力,形成双向赋能、合作共赢的新型应用服务模式。

“大数据”拓展应用场景,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不断深入,数据要素地位进一步凸显。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积极推动时空信息广泛应用,促进基础地理信息与各行业数据的融合,开展时空大数据平台与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一应用服务框架,不断拓展时空信息应用服务领域,为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打造时空基底,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服务方式从定式化向泛在网络化转型。

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行业需求方面,该局基于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先后为交通、地震、水利、林业、环保、应急管理等100多个政府部门、800多家企业和广大社会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服务,日均访问量4600万次。与四川省水利厅深度合作建设的“河湖长制”基础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实景三维、北斗定位、地理围栏等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整合水利、环保、林草等部门75类涉水数据资源,支撑全省超6万名河长及水务工作人员开展巡河、清“四乱”、河道采砂、生态流量监管等26项水利业务工作,实现了时空信息支撑下的“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网上管”河湖动态立体监管服务体系。

在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该局充分发挥时空大数据平台数据与技术优势,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成都局、四川省审计厅加强合作,全面支撑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自然资源督察执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工作。在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工作中,首次提出基于实景三维场景的人机协同地质灾害隐患立体识别技术,有效融合InSAR地表形变监测、人工智能异常区域遥感解译、光学遥感综合识别等隐患识别能力,利用实景三维丰富详尽的时空信息动态还原地质环境,高效准确识别各类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区域。该局先后完成对龙门山强震扰动区、九寨沟地震灾区、川西高山峡谷区等31万平方千米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工作,共计新发现风险隐患点3416处,其中26处风险隐患点在识别后发生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相关部门提前做出了防范,有效避免了659名人员的伤亡。

未来,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测绘地理信息“两支撑、两服务”工作定位,以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四川省地理时空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四川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