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
2月24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分工等。
据悉,实景三维作为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时空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可以通过“人机兼容、物联感知、泛在服务”实现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实时关联互通,为数字中国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是数字政府、数字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面向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新定位、新需求,对传统基础测绘业务的转型升级,是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模式,已经纳入“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
《通知》明确了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两大建设目标。到2025年,5米格网的地形级实景三维实现对全国陆地及主要岛屿覆盖,5厘米分辨率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初步实现对地级以上城市覆盖,国家和省市县多级实景三维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服务系统初步建成,地级以上城市初步形成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实时关联互通能力,为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提供三维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此外,50%以上的政府决策、生产调度和生活规划可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完成。到2035年,优于2米格网的地形级实景三维实现对全国陆地及主要岛屿必要覆盖,优于5厘米分辨率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实现对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城市覆盖,国家和省市县多级实景三维在线系统实现泛在服务,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城市实现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实时关联互通,服务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80%以上的政府决策、生产调度和生活规划可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完成。
根据《通知》,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主要包括五大建设任务。一是地形级实景三维建设。在国家层面,完成10米和5米格网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DSM)制作,覆盖全国陆地及主要岛屿,并以3年为周期进行时序化采集与表达;完成2米和优于1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DOM)制作,覆盖全国陆地及主要岛屿,并以季度和年度为周期进行时序化采集与表达;完成覆盖全国陆地及主要岛屿的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制作。在地方层面,完成优于2米格网DEM、DSM制作,覆盖省级行政区域,并以3年为周期进行时序化采集与表达;完成优于0.5米分辨率DOM制作,覆盖重点区域,按需进行时序化采集与表达;完成覆盖省级行政区域的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制作;完成沿海省份近岸海域10米以浅DEM制作。
二是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国家层面将整合省级行政区域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形成全国基础地理实体数据,覆盖全国陆地及主要岛屿。地方层面将获取优于5厘米分辨率的倾斜摄影影像、激光点云等数据,并完成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制作,根据地方实际确定周期进行时序化采集与表达。
三是部件级实景三维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需求牵引、多元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展部件级实景三维建设。
四是物联感知数据接入与融合。国家和地方层面将完成物联感知数据接入与融合能力建设,支撑物联感知数据实时接入及空间化,采用空间身份编码等方式实现其与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语义信息关联。
五是在线系统与支撑环境建设。全国将构建统一的基于云架构、兼顾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特征、分版运行的国家和省市县实景三维数据库,实现“分布存储、逻辑集中、互联互通”。国家和省市县将分级、分节点构建适用本级需求的管理系统,并依托不同网络环境(互联网、政务网和涉密网等),为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等提供适用版本的实景三维数据支撑,并为数字孪生、城市信息模型(CIM)等应用提供统一的数字空间底座,实现实景三维中国泛在服务。
《通知》要求,各地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技术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形成统一设计和分级建设相结合、国家和省市县协同实施的“全国一盘棋”格局。坚持“只测一次,多级复用”的原则,在高精度实景三维数据覆盖区域基于已有成果整合、不重复生产,在非覆盖区域进行新测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