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帮扶 格桑花开——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定点帮扶香巴拉镇小记

日期:2025/7/28 14:01:18 作者: 浏览次数:70 分享:

田园白藏房,净土香巴拉。

漫步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香巴拉镇,新建的灌溉管网滋养着农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藏族同胞们的生活,正书写着崭新的篇章。

自2016年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以来,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持续深化结对帮扶,在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捐资助学、促进消费帮扶等方面真帮实扶,6名驻村干部扎根香巴拉镇等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第一线,用心用情描绘出一幅幅藏乡新景象。

强村富民怎么抓?“红色引擎”激活力

“这边是党建文化墙,那边将建成学习园地......”谈起东宫村正在建设的党员活动中心,由部第三航测遥感院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徐安阳眼里满是憧憬。

东宫村地处山区,底子薄,虽然已脱贫摘帽,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依然艰巨。上任后,徐安阳很快找准突破口:建强基层组织,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及致富带头人外出取经,学习基层党建、产业提升、乡村治理等先进经验;立足“党支部+微网格+党员示范户”三级联动机制,吸引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老党员、致富能手等各类优秀人才参与村内事务,推进“民主商议、一事一议”村民自治模式。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地质灾害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各种急难险重的工作中,总能看到党员冲锋在前。

自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以来,部第三航测遥感院和驻村干部坚持抓实基层的鲜明导向,协助结对共建的村党组织完成换届选举等工作,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务和村务公开等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坚持志智双扶,定期组织村干部培训,帮助定点帮扶村打造一支懂政策、有视野、会技术、能实践的乡村振兴干部人才队伍。如今,定点帮扶村党支部更加有力,村“两委”成员结构更加优化,村级运转更加顺畅高效,“红色引擎”正不断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特色产业怎么盘?资源禀赋显优势

走进东宫村羊肚菌基地,黑色大棚整齐排列,褐色伞状的羊肚菌破土而出。徐安阳带领村民穿梭于菌垄间,小心翼翼地采摘今年第一批羊肚菌。

“羊肚菌种植基地是东宫村重点引资项目之一,2023年11月开始试种,到目前累计建设了百亩大棚,产量6万余斤,带动村民就近灵活务工20余人,创收近40万元,18户群众每年户均土地流转增收3000多元。”说起种植羊肚菌的收益,徐安阳很欣慰。

东宫村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但交通滞后、信息相对闭塞。过去,村民们只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自给自足,未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在多方走访调研后,徐安阳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以“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发展羊肚菌种植,不仅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方式稳定增收,还带动种植基地发展高原蔬菜产业,形成了“菌菜轮作、一地多用”的致富新模式。

如今,东宫村苹果、核桃等传统农业规模扩充,羊肚菌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高原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多元发展的特色农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们始终把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作为帮扶工作的关键。”部第三航测遥感院党委书记李胜介绍道,派驻的驻村干部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农业产业和自然资源优势,量身定制“一村一品、一村一策”的集体经济增收策略:2016年第一任驻村干部任文力带领香巴拉镇沙孜村村民大力发展高山蓝莓、原生态树椒、优质核桃三大特色农业,并积极开拓农文旅融合的新发展赛道;2018年驻村队员曹先达与村“两委”积极谋划,推动正斗乡勒斗村光伏建设、开展藜麦种植、壮大传统牦牛藏猪养殖,实现村集体经济从零到全县首位的跨越发展……

这场乡村振兴的接力赛,正在香巴拉的田野上续写新篇章。

民生福祉怎么增?“小事”落地有实招

“阿里,临时医疗救助和红十字会救助申请已经通过了。”“朗格改拥,这块地比较开阔,还可以多种一些苹果树……”清晨,踏着朝阳,徐安阳便带上笔记本和笔,走村串户和村民交流。

拉拉家常、听听倾诉、看看情况……驻村一年多的时间里,徐安阳挨家挨户走遍了村子的每个角落,收集并解决低保申请、外出务工补贴等社情民意10余条,并对东宫村低保户、取消风险监测户开展全面排查及跟踪监测,制订“一户一方案”帮扶计划。

“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是部第三航测遥感院驻村干部们的共同心声。从森林草原防灭火、地质灾害排查、防汛救灾抢险到河道清理整治、村级道路硬化、危房改造;从增设取水设施、修建机耕道到开展绿化亮化、厕所革命、整治村容村貌;从消费帮扶、爱心救助、就业技术培训到开设夜校双语课堂,开展科普进校园、助学活动……十年来,部第三航测遥感院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投入帮扶资金50余万元、消费扶贫近百万元,持续推进定点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场所修建、人居环境整治、村规民约建设、乡村治理;驻村干部解决了一系列村民急难愁盼问题,用一桩桩民生实事,绘就乡村振兴新面貌。

如今,沿着硕曲河蜿蜒前行,一条条干净平整的水泥路交错山间,一座座红瓦白墙的藏家小院错落有致,老人们悠然地围坐闲谈,孩童们在广场前奔跑嬉戏,勾勒出一幅藏乡田园画卷。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