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标尺丈量蜀山新高度
名山大川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名山高程是重要的地理信息数据,也是地理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严格的法定性。依法测量、公布国家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是自然资源部门的职责之一。
2021年11月,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会同省委宣传部、自然资源厅、文化和旅游厅、林草局等,共同组织开展四川省著名山峰高程测量工作。经过一年时间,全面测出省内9座山峰新高程。
2023年10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公布了贡嘎山、四姑娘山、螺髻山、光雾山、狮子王、格聂山、央迈勇、仙乃日、夏诺多吉9座山峰高程数据。这也是上述山脉上世纪60年代初次测量后,首次更新“身高”。
这9座山峰精确到分米级的“身高”数据,是依法发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不仅能提升四川省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工作水平,助力四川省文化旅游资源推广,还能为气候、气象及地质运动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此外,9座山峰主要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依法公布并采用准确的山峰高程数据,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使用权威的地理信息数据,进一步树立自然保护意识和科学理念。
“身高”变迁:升降之间见真章
此次公布的9座山峰高程中,贡嘎山是四川第一高峰,被誉为“蜀山之王”。此前公开数据显示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最新数据为7508.9米,变矮近50米。同样变矮的还有“蜀山皇后”四姑娘山,从6250米微调至6247.8米,身姿更显纤秀。备受关注的“三神山”仙乃日、夏诺多吉、央迈勇是甘孜州稻城县亚丁村的标志性景观,其中仙乃日是“三神山”之首,也是亚丁唯一一座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雪山。按照三座神山的最新“身高”,亚丁“三神山”最高峰变为央迈勇,海拔由5958.0米升高为6033.0 米,其余两座山峰海拔都下降了,仙乃日从6032米降至5998.5 米,夏诺多吉从5958米降至5951.3米。其余4座山峰高程都有变化:光雾山从2500米抬升至2507.2米,格聂山从6204米降至6174.5米,狮子王从4989米降至4981.3米 ,螺髻山从4359米降至4354.2米。
为啥会有这样的变化?山峰高程测量项目实施单位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相关负责人分析了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是测绘技术的进步,使得山峰高程测量更加精准。此前贡嘎山、四姑娘山等9座山峰高程数据为上世纪60年代测量,距今已有60多年。这期间,基础控制精度更高,测图模式更加先进,测图精度有了明显提高。
从测量方法看,之前用的是航空影像法,现在实现了地理空间数据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影像分辨率高,峰顶高程测量更加精准。由于9座山峰中除光雾山位于川东北大巴山区,其余8座位于川西高原,山顶常年被冰雪覆盖,不具备传统测绘所需的登顶条件。为此,测绘人员开创性采用航天摄影测量法测量了8座山峰,光雾山则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静态测量法。
航天摄影测量法分为三步:一是影像采集,收集目标山峰区域最新、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二是控制点测量,野外实地布设像控点,精确测算其立体坐标。三是三维建模与量测,基于控制点与立体影像进行空中三角测量,构建三维模型,最终在专业软件中精准量取山峰最高点高程。此法最大优势在于无需冒险登顶架设仪器,山下布点即可完成高精度测量。光雾山则采用精度更高的GNSS静态测量法(可达毫米级),其测量结果与航天摄影测量法结果差异不足1米,相互验证了可靠性。
从精度看,此前测量的山峰高程是1∶10万精度,通常有几十米的误差。而现在是1∶1万精度,误差只有几米,精度更高。这次公布的山峰高程,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达到分米级精度。
为确保数据的绝对可靠,测量过程采取了严格的精度控制。以贡嘎山为例,有两家单位分别独立测量,这两家单位用不同的人员、不同的装备、不同的软件,共同测量了30组数据,两两数据之间误差值必须小于一定的数值,如果超过这个数值,必须重新测量。最终,仅取满足要求的30组数据平均值作为山峰高程,最大程度消除了人为和系统差异。
百人鏖战:科技与勇气的交响

开展格聂山野外实地测量。
这项工程集结了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精锐力量——104人的专业队伍协同作战,108台套高精尖设备投入应用。四川局成立了工作专班,4家单位参与项目: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负责山峰野外实地踏勘、像控点补充测量、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检测与校正等外业工作,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共同负责空中三角测量、山峰高程值量测、实景三维模型与景观地图制作等内业工作,四川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负责山峰高程测量过程质量抽查和成果质量验收等工作。各参与单位均成立了工作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
为尽量提高山峰高程测量精度,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作为牵头单位,在设计之初,通过调研、咨询、反复推敲与论证,决定在现有国产立体卫星影像基础上,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反复进行研究性试验,重点对空中三角测量、山峰高程立体模型量测、山峰高程由大地高转为正常高3个关键环节进行创新及优化,最终形成了较完善的山峰高程测量技术方案,并组织各参与单位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技术骨干开展培训,确保山峰高程测量工作顺利实施。
项目日志记录着精益求精的细节:“韩艳同志通过数百次空三试验,将误差压缩到极限。”在Geoway DPS软件的操作界面上,测量员如同数字雕塑家,在虚拟空间反复打磨山峰的轮廓。108台套设备组成的科技矩阵,让蜀山群峰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精确“身高”。
测量队员们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在光雾山,他们三度挑战恶劣天气,最终在暴雨间隙攀爬4小时登顶,冒着严寒连续观测4小时,抢在天气再度恶化前完成了关键数据采集。
智慧守护:数字孪生赋能生态治理



这9座山峰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预报、区域气候气象研究及生态环境演变规律探究等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并将广泛应用于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教学科研等领域。
在实景三维模型展示平台上,9座雪山在数字空间拥有了“孪生兄弟”。平台能完整记录冰川形态、雪线位置、植被垂直分布等,这些精确至分米的数据,正开启多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为全球气候变暖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通过捕捉地形的细微变化预警潜在地质灾害,深度解析横断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系机制,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身临其境的雪山文化体验场景……
在2022年夏季的项目验收会上,专家组评定9座山峰的测量结果“精度优于1∶5000地形图测绘要求”。当这份凝结百人心血的数据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它已不仅是一组地理数据,更是中国测绘书写的生态文明新篇章。
从《山海经》中“昆仑之丘”的朦胧想象,到郦道元《水经注》的细致记述,再到今日卫星遥感的毫米级精度,中华民族认知山川大地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数字标尺丈量下,每一米山峰海拔的变动、每一平方千米植被的迁移、每一条雪线的退缩,都转化为生态治理的精准参数。
(来源:《中国测绘》2025年第8期 作者:李建勇 杨 溯 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